面對不同聲音時該如何自處 | 聽聽唐鳳怎麼說 《唐鳳15個關鍵詞》

關於唐鳳,你對她的認識有多少?

她是最年輕的政務委員、第一位數位政務委員、勇於在性別欄上填寫「無」、她的團隊在短短幾天寫出簡訊實聯制程式與口罩即時地圖系統 、 她被日本稱為「IT大臣」,是不可多得的人才,而她從小自學、15歲創業、被稱為「天才兒童」,卻遭霸凌不斷,到底是怎樣的人生觀與環境,造就了現在的唐鳳 ?

唐鳳15個關鍵詞》這本書,要寫讀後心得實屬不易,看似主題分散,15個關鍵字有: 永續發展、社會創新、共情傾聽、折衷取捨、閱讀、不完美主義、公民協力、破除定義、理性思維、多視角、群眾智慧、快樂幸福、自處、死亡、透明性,但實質又環繞在同一個價值主張。因為你我的背景故事與人生歷練不同,相信你會發現跟我不同的黃金屋,推薦給每一個朋友親自閱讀,各有不同的體悟。

從 「 對決 」 到 「 對話 」

現今,網路世界充斥著我們的生活,在各大社團發表言論或提出問題,往往因為文字上的敘述,不如當面溝通來的有效,而產生誤解;也存在一些人忘了做人該有的禮貌與互相尊重,把鍵盤當做武器,把螢幕當做盾牌,傷害了素昧平生的陌生人,失去了網路世界社團成立的意義。

關於這篇標題,想了許久,該用 (酸民) 的字眼嗎? 但這不是唐鳳表述的思想,因為「所有的聲音都是一種智慧」,我不該在此設下標籤。

作者訪問唐鳳: 「面對諸多紛雜,妳總是從容以對,怎麼做到的?」

唐鳳不疾不徐的說:

所謂韌性並不是不起波瀾,六祖慧能說道: 對境心數起,菩提作麼長。是指碰到新情況心裡會出現很多反應,了解它,不免情緒波動,但不會往上加。如同船遇上波瀾會擺盪,但有承載力,也就是有韌性,遇上海浪仍然可以保持原有路線,具備前後一致的思維理路。記得,這些波瀾並非是來打擾你的東西。

面對批評或是社會輿論,會介意,會有情緒反應,但通常一到兩分鐘就過了,唐鳳如是說。不是不介意,而是介意的方式改變了,改為欣賞,學習聖嚴法師說的 面對它、接受它、處理它、放下它

蘇格拉底有一句名言: 「 唯一真正的智慧,是知道自己一無所知 」,面對世界如此奧深博大,視自我為渺小,也因為如此,我們應視每一個聲音都是一個智慧。在社團或是網路世界中,總有人為了得到注意力或是其它原因,做出破壞式的舉動,唐鳳建議,不要回應破壞性的部份,與其正面對決,了解動機和背後的原因來的更重要。

從另一方面來舉例,這次台灣的防疫表現有目共睹,指揮官陳時中在防疫上的滿意度,民調最高時達到 94%,還是有 6%的人,從他們的角度來看是不滿意的。然而這 6%才是很多創新的來源,因為他們可以一起來想出更好的作法。為了未來超前部署,而不是等到發生才注意、才去學習。

缺口就是光的入口。任何事情都處於變化中,現在看起來很完美,到了下一個階段未必還是會這樣。

但對話之後,這個不同的聲音,一定要採納嗎?

這個問題,就要請你試問自己,到底這樣一個行動是不是會破壞整個藍圖? 也就是說,你必須十分了解自己這一塊拼圖 (可想像成自媒體發展方向),形狀要畫的很清楚,別人也能很快知道,並跟你的想法結合,如果發現雙方的作法會破壞藍圖,彼此就不應該拼起來,重點在於變化的時候,價值中心要清楚

總是更在意別人怎麼看待自己?

但價值中心,卻常常因為別人或是社會評斷自己,而搖擺不定,總是更在意別人的看法嗎?

在意別人的評斷是很正常的,如果完全感受不到或完全忽略別人的感受,很容易成為反社會的邊緣狀態,但是我們常常會將自己投射到對方的框架裡面,這叫做 「 投射式的認同 」 。

也就是說,對方其實只是要闡述你的行為對社會好不好,或是令他舒不舒服的情況而已,可是我們有時候會內化成,我就是好或是壞的判斷,這幾乎是沒有什麼好處的。因為每個人都有各種可能性,如果你也認同自己就是這樣的人,等於將自己的未來可能性去掉了。

每個人做的每件事、別人的評價,都是未來進行其它事情時可以參考的,但不要被其評價所綁住,變成認同別人口中那個你的樣子。這項原則對各年齡層的人都一體適用。

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未來的我,以及未來的你。我們共勉之。

同類別文章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